1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——孔子

2、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——老子

3、强学博览,足以通古今。——欧阳修

4、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——刘彝

5、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!——-孔丘

6、劳于读书,逸于作文。——程端礼

7、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。——庄子

8、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——杜甫

9、当以读书通世事。——倪元璐

10、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——孔子

11、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——杜甫

12、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。——苏轼

13、用心不杂,乃是入神要路。——袁牧

14、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——孔子

15、读书百遍,其义自现。――《三国志》

16、读书谓已多,抚事知不足。――王安石

17、凡读无益之书,皆是玩物丧志。——王豫

18、士欲宣其义,必先读其书。——王符

19、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——《三国志》

20、庄子“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。――庄子

21、勉之期不止,多获由力耘。——欧阳修

22、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——岳飞

23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——孔子

24、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——诸葛亮

25、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如析。——陶渊明

26、读书志在圣贤,为官心存君国。——朱用纯

27、兴于《诗》,立于礼,成于乐。——孔子

28、发奋识遍天下字,立志读尽人间书。——苏轼

29、鸟欲高飞先振翅,人求上进先读书。——李苦禅

30、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――郑板桥

31、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,莫良于学矣。——王符

32、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。——朱熹

33、不求好句,只求好意。——宋·欧阳修《吊僧诗》

34、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——陆游

35、用心不杂,乃是入神要路。――袁牧[清]

36、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——苏轼

37、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——韩愈

38、读书欲精不欲博,用心欲专不欲杂。——黄庭坚

39、灵魂欲化庄周蝶,只爱书香不爱花。——童铨

40、读书如行路,历险毋惶恐。——《清诗铎·读书》

41、书痴者文必工,艺痴者技必良。——蒲松龄

42、退笔如山起足珍,读书万卷始通神。――苏轼

43、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——朱熹

44、灵魂欲化庄周蝶,只爱书香不爱花。――清童铨

45、年少从他爱梨粟,长成须读五车书。——王安石

46、立志宜思真品格,读书须尽苦功夫。——阮元

47、书是学习,摘抄是整理,写作是创造。——吴晗

48、书到用时方恨少,事非经过不知难。——陆游

49、磋砣莫遗韶光老,人生惟有读书好。——《宋诗纪要》

50、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——颜真卿

51、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——《汉乐府·长歌行》

52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——孔子

53、人有坎,失于盛年;犹当晚学,不可自弃。——颜之推

54、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——孔子

55、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。——唐·韩愈《调张籍》

56、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――杜甫:《杜工部集》

57、二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。——唐·贾岛《题诗后》

58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——荀子

59、读书之法,在循序而渐进,熟读而精思。——朱熹

60、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——晋·陶渊明《移居二首》

61、读书须知出入法。始当求所以入,终当求所以出。——陈善

62、屈平词赋悬日月,楚王台谢空山丘。——唐·李白《江上吟》

63、知古不知今,谓之落沉。知今不知古,谓之盲瞽。——王充

64、读书如饭,善吃饭者长精神,不善吃者生疾病。——章学诚

65、文章自得方为贵,衣钵相传岂是真。——金·王若虚《论诗诗》

66、须教自我胸中出,切忌随人脚后行。——宋·戴复古《论诗十绝》

67、莫将死句入诗中,此诀传来自放翁。——清·袁枚《仿元遗山论诗》

68、读书破万卷,胸中无适主,便如暴富儿,颇为用钱苦。――郑板桥

69、读书不知味,不如束高阁;蠢鱼尔何如,终日食糟粕。——袁牧

70、读书之法无他,惟是笃志虚心,反复详玩,为有功耳。――朱熹

71、为学之道,莫先于穷理;穷理之要,必先于读书。——朱熹

72、知识主要是靠主动"抓"出来的,不是靠"教"出来的。——钱三强

73、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。——孙洙《唐诗三百首序》

74、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——唐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

75、春江秋月冬冰雪,不听陈言只听天。——宋·杨万里《读张文潜诗》

76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——孔子

77、盛年不重来,一日难再晨。及时当勉励,岁月不待人。——陶渊明

78、天籁自鸣天趣足,好诗不过近人情。——清·张问陶《论诗十二绝句》

79、素食则气不浊;独宿则神不浊;默坐则心不浊;读书则口不浊。——曾国藩

80、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。——唐·李白《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》

81、一语天然万古新,豪华落尽见真淳。——金·元好问《论诗三十首》

82、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――陶渊明:《五柳先生传》

83、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——唐·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

84、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,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,不在不速也。——陆珑[清]

85、天机云锦用在我,剪裁妙处非刀尺。——宋·陆游《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》

86、书务在循序渐进;一书已熟,方读一书,勿得卤莽躐等,虽多无益。——胡居仁[明]

87、读之以为肉,寒读之以当裘,孤寂读之以友朋,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。――南宋尤袤

88、读书切戒在慌忙,涵泳工夫兴味长;示晓不妨权放过,切身需要急思量。――陆九渊

89、读书务在循序渐进;一书已熟,方读一书,勿得卤莽躐等,虽多无益。——胡居仁[明]

90、一生的嗜好,除了**之外,——-就是读书。我一天不读书,就不能够生活。——孙中山

91、读书不寻思,如迅风飞鸟之过前,响绝影灭,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,要作何用。——薛宣

92、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,要大胆地提出问题,勤于摘录资料,分析资料,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,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。——-顾颉刚

93、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眼中了了,心下匆匆,方寸匆多,往来应接不暇,如看场中美色,一眼即过,与我何益也。――郑板桥

94、为学读书,须是耐心,细意去理会,切不可粗心。为数重物,包裹在里面,无缘得见。必是今日去一重,又见得一重。明日又去一重,又见得一重。去尽皮,方见肉。去尽肉,方见骨。去尽骨,方见髓。――朱熹

95、读书须知出入法。始当求所以入,终当求所以出。见得亲切,此是入书法;用得透脱,此是出书法。盖不能入得书,则不知古人用心处;有能出得书,则又死在言下。惟知出知入,得尽读书之法也。――陈善[宋]